十佳大学生丨孟令宇:“非典型工科生”的“新工程师”进阶之路
一身冲锋衣,略高的发际线,采访时思路清晰的回答,谈吐间流露出的自信,构成了孟令宇的“身份标识”:工程师。在谈到自我定位的时候,孟令宇这般打趣道:“我认为我是一个’非典型工科生’,未来我想把自己打造成’新工程师’。”回望在成都理工大学的7年,“折腾”是他大学生活的主旋律,将他从一个“非典型工科生”渐渐地渲染成为未来的“新工程师”。
“折腾”出来的“非典型工科生”
2016年,出于对自动化的兴趣,在网上了解到“西门子杯”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(以下简称“西门子杯”)后,孟令宇决定尝试去“折腾”一下。这不仅是他第一次参赛,也是学校第一年参与,虽然身边没有经验可以借鉴,但孟令宇满怀热情地从头开始摸索。
孟令宇本科学习的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,而比赛涉及到的知识除了本专业的自动化,还包含了化工方面的。于是,在老师的帮助下,他到处搜索资料,深入钻研,一点点攻破困难。凭着那股“折腾”的劲头,完全不熟悉的环节、陌生的领域,甚至来自学业上的压力,都没能阻挡他前进。为了准备比赛,孟令宇在实验室一住就是两个星期。到后来,连实验室楼下的楼管都认识了他。晚上回实验室时,孟令宇常常能收到一句来自楼管的问候:“今晚也不走吗?”
如果说对自动化领域的钻研是孟令宇作为工科生的特质,那么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就是他“非典型”的印证。
孟令宇自认为是一个爱“折腾”的人,对于未知的领域,他都有想要尝试的想法。本硕七年里,孟令宇在辩论场上激扬文字,担任学生工作时兢兢业业,学科竞赛上踊跃争先……闲暇时间里,他热衷于爬山、摄影,还考出了日本语能力测试(JLPT)N2等级。从大一开始,多项任务同时进行就是孟令宇的常态,有时甚至忙得“天昏地暗”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活跃”到不像是个典型的工科生。
也正是孟令宇爱“折腾”的性格,带他走进了“西门子杯”的赛场,踏上了一条全新的征程。
▲2016年创青春全国赛(右一)
从量变到质变,向“新工程师”前进
对孟令宇来说,参加“西门子杯”是一段磨砺自我、提升自我的过程,也是一个开启全新的领域和方向的起点。2019年,“西门子杯”提出的集商业、管理、人文、技术四体合一的“新工程师”这一概念,给孟令宇带来极大的启发。曾经的他只是想着去“折腾”一些有趣的事物,懵懵懂懂地探索着未来的道路。如今有了“新工程师”这一目标在前方指引,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条康庄大道。
谈到未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,孟令宇给出的回答是不断积累并总结经验:“这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”2019年“西门子杯”的赛场上,孟令宇因竞赛成绩优异被破格聘为校队指导老师(代理),为队员安排每一阶段的任务,定期组织队员进行头脑风暴和猜题。“全国高校团体总冠军”和“中欧预见论坛”上专家的肯定,就是孟令宇胜任指导老师(代理)这一职责的最好证明。
四年的时间,他从初入赛场的新人蜕变为担起重任的指导老师(代理),这已不是“熟能生巧”一词可以概括。善于寻找事物的相同点,总结成可复现的经验并传给后来人,是孟令宇有能力代理指导老师职责的主要原因。
▲2019年 四川省“挑战杯”
▲2019年教育部“西门子杯”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
“全国高校团体总冠军”
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
当孟令宇回望、梳理在成理度过的七年时光时,他微微惊讶地发现,曾经他“折腾”的很多事都在不经意间给予了他帮助。
除去“西门子杯”和一众竞赛对他的打磨不提,玩摄影、写软文、打辩论、学日语等兴趣爱好在丰富孟令宇生活的同时,也提高了他的人文素养。在大三至大四这段时间里,孟令宇担任了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辩论队的领队,也常常参与辩论赛。连他自己都没想到,打辩论时对辩题的思考揣摩,对言语的梳理总结,培养了他的逻辑思维,在未来间接地成为了他编程时的助力。
正如孟令宇打算分享给学弟学妹的一句话:“人皆知有用之用,而莫知无用之用,无用之用方为大用。”“无用之用”在孟令宇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。“折腾”过来的大学生活在不知不觉间汇聚成一片土壤,承载着他一路而来的努力与成就。而未来,他也将用热爱和坚持继续向着“新工程师”的目标前进。
◎人物名片
孟令宇,2013级核技术和自动化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,2017级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。2019年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称号,科技竞赛主要曾获创青春全国银奖、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一等奖、挑战杯省二等奖。2019年,因其竞赛履历优异被破格聘为“西门子杯”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校队指导老师(代理)带领团队夺得国家甲级竞赛年度团体总冠军称号。获“中国电信奖学金·天翼奖”1次、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次、学业一等奖学金1次、学业二等奖学金1次,校优秀研究生干部。